人們在遭受挫折或接受環境所給予的嚴重壓力或考驗
(如災難)後,會產生緊張狀態。這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它不僅表現為焦慮、緊張、知覺過敏、表情不自然、注意難集中、小動作增多等心理改變,還會有
一系列的生理表現,如尿意頻頻、心跳、手顫、食慾不振、血壓增高、頭痛頭昏、月經不調等。專家說,通過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支持療法,可幫助克服心理障
礙,早日擺脫病魔。
產生疾病後病人毫無例外地一方面焦慮、耽心、害怕,一方面又希望疾病能很快治好。這時,要通過支持性心理治療,增強心理平衡調節系統的機能,對心理緊張狀態的承受力,支持他們採取正確的擺脫心理緊張狀態的方法,以克服病理性的、不正確的想法。
支持病人迅速治好疾病的心理,指導他去克服那些悲觀、焦慮、恐懼、失望的心理,從而使病人與醫生能密切配合,取得更好的療效,這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
精神支持療法(Supportive play
chotherapy)又稱支持性心理療法、一般性心理治療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潛意識,而主要是支持、幫助求治者去適應目前所面對的現實,故又稱為非
分析性治療。也就是說,當求治者面對嚴重的心理挫折或心理創傷,如發現自己患了癌症而無法醫治,或發覺自己的配偶有不忠行為,或面臨親人受傷或死亡等意外
事件時,心理難於承受,難於控制自己的感情,精神幾乎崩潰,需依靠別人的“支持”來應付心理上的難關時,由施治者提供支持,幫助其應付危機。
支持療法的治療原則是:
提供適當支持
當一個人心理上受到挫折時,最需要的莫過於他人的安慰、同情與關心,包括同情體貼、鼓勵安慰、
提供處理問題的方向等等。主要是以協助求治者度過困境,處理問題,應付心理上的挫折為出發點。但需注意的是:施治者的支持要適度、且有選擇性,就像父母不
宜盲目疼愛或袒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通常“支持”不是“包辦”,施治者要考慮求治者所面臨的心理挫折的嚴重性、自身的性格及自我的成熟性,應根據處理問題的
方式及應付困難的經過而做適當的判斷和給予支持。此外,支持並非僅口中說說,而應在態度上有真切表示,讓求治者體會到事情並非想像的那樣糟。同時,鼓勵患
者所敘說的要有事實依據,不能信口開河、亂編一氣,否則對方不會相信並接受。
調整對“挫折”看法
協助求治者端正對困難或挫折的看法,藉此來調節並改善其心理問題。例如:作父母的常因子女頂撞
或不聽話而氣憤難平、施治者可幫助父母瞭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特點,說明子女向自己的父母表示意見,甚至提出相反的見解,是可喜的事情,這表示孩子已經長
大,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並非完全是不敬長輩的表現。假如能以此想法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就不用特別生氣,也就能以穩重的心態去應付年輕人的言行了。總
之,檢討自己對問題和困難的看法,調整對挫折的感受,常能改變自己對困難的態度,使自己用恰當的方式去面對困難,走出困境。
善於利用各種“資源”
此原則是幫助求治者,對可利用的內外資源進行分析,看是否最大限度運用了“資源”,來對付心理
困難和挫折。所謂資源,其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家人與親友的關心與支持、家庭的財源與背景、四週的生活環境及社會可供給的支持條件等等。當一個人面臨心理上
的挫折時,往往會忘掉可用的資源,而不去充份利用,經常低估自己的潛力,忽略別人可以提供的幫助。心理醫生應在這方面予以指導,助其度過難關。
進行“適應”方法指導
其重點之一就是跟求治者一起分析,尋求應付困難或處理問題的恰當方式,並指導求治者正確選用。
例如:因害怕父母生氣而不敢給父母看成績單,是躲避問題的適應方式;自己沒信心而懷疑自己的配偶不貞,因而常常吵架,破壞夫妻感情。這些都是不明智、不健
康的處理方式。因此,施治者應指導求治者,只有在面對自己功課不好的現實,請教父母,迎頭趕上才是積極的適應方法;儘量與配偶和好,保持良好感情,不但可
維持夫妻關係,還可提高信心。
總結:精神支持療法體現於支持、幫助求治者去適應目前所面對的現實。重點可放在分析、指導求治者採用何種方式去處理心理上的困難,並考慮如何使用科學而有效的適應方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