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體裡,很多人很怕跟別人不一樣。有人怕成為眾人目光焦點或被排擠,也有人不知做什麼才對而直接參考多數人的言行舉止。但從眾的安全感是假象,因為你總是在怕。你必須了解,與眾不同才能真正為你帶來優勢。
心理學裡有一個著名的雷斯多夫(Von Restorff)效應:我們對一組人、事或物中特別不一樣的印象特別深刻。以團體為例,我們對屬於團體中的多數的成員的記憶會互相干擾,不容易記得個別成員的表現。但對屬於團體中的少數的成員的記憶較不受到干擾,印象自然深刻。
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如果一個人屬於團體中的少數,同樣的好表現會比屬於團體中的多數獲得更高的評價。當然,如果是壞表現,也會獲得更低的評價。也就是說,團體中的少數獲得的評價會比較極端。
所以,你不僅不應該害怕與眾不同,更要積極利用你的與眾不同。當然,這事沒想像中容易。你一定要對自己的優缺點有足夠的認識,否則你不會知道該表現什麼。台灣人都是在被期待「跟別人一樣」的環境長大的,成年後往往需要費不少工夫才能找回自己。
你還要對其他人的心理有足夠的了解,否則你不會知道該如何表現。認知心理學家發現,人的判斷是相對的。也就是說,人們經常會以特定參照點來判斷某種 經驗。以團體成員對你的表現的判斷為例,那個參照點就是他們對你的刻板印象,或是任何先入為主的期待。你必須非常清楚那個參照點在哪。
知道別人對你的印象(或刻板印象)是什麼,你就可以充分利用那個判斷的參照點來設計自己的表現。如果你能讓自己的表現儘量超越別人的期待,就能為他們帶來驚喜。他們對你的印象會特別深刻。如果你是團體中的少數,那麼這個印象會更深刻,評價也更高。
很多人喜歡用抱怨的方式期待別人改變。抱怨別人誤解,抱怨別人有刻板印象,抱別別人對自己有偏見,抱怨自己不被接納,抱怨受到不公平對待,諸如此類。這些問題或許都是真的,但是抱怨通常是最無效能的解決方法。通常那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如果你想影響身邊的人,你就必須懂得運用基礎的心理學知識設計互動經驗。
你必須先了解對方原本的心理狀態,據以設計一個能有效改變狀態的溝通與表現方式,然後準確執行。不要覺得這不真誠。事實上,這種思考方式會讓你有了解別人的動機,讓你更有同理心。到最後,反而更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
不要害怕與眾不同。但請記住,不要只是勇敢做自己,更要聰明做自己!
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如果一個人屬於團體中的少數,同樣的好表現會比屬於團體中的多數獲得更高的評價。當然,如果是壞表現,也會獲得更低的評價。也就是說,團體中的少數獲得的評價會比較極端。
所以,你不僅不應該害怕與眾不同,更要積極利用你的與眾不同。當然,這事沒想像中容易。你一定要對自己的優缺點有足夠的認識,否則你不會知道該表現什麼。台灣人都是在被期待「跟別人一樣」的環境長大的,成年後往往需要費不少工夫才能找回自己。
你還要對其他人的心理有足夠的了解,否則你不會知道該如何表現。認知心理學家發現,人的判斷是相對的。也就是說,人們經常會以特定參照點來判斷某種 經驗。以團體成員對你的表現的判斷為例,那個參照點就是他們對你的刻板印象,或是任何先入為主的期待。你必須非常清楚那個參照點在哪。
知道別人對你的印象(或刻板印象)是什麼,你就可以充分利用那個判斷的參照點來設計自己的表現。如果你能讓自己的表現儘量超越別人的期待,就能為他們帶來驚喜。他們對你的印象會特別深刻。如果你是團體中的少數,那麼這個印象會更深刻,評價也更高。
很多人喜歡用抱怨的方式期待別人改變。抱怨別人誤解,抱怨別人有刻板印象,抱別別人對自己有偏見,抱怨自己不被接納,抱怨受到不公平對待,諸如此類。這些問題或許都是真的,但是抱怨通常是最無效能的解決方法。通常那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如果你想影響身邊的人,你就必須懂得運用基礎的心理學知識設計互動經驗。
你必須先了解對方原本的心理狀態,據以設計一個能有效改變狀態的溝通與表現方式,然後準確執行。不要覺得這不真誠。事實上,這種思考方式會讓你有了解別人的動機,讓你更有同理心。到最後,反而更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
不要害怕與眾不同。但請記住,不要只是勇敢做自己,更要聰明做自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