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出處:天下雜誌出版
- 2015.06.11
- 作者 : 小林弘幸
不花錢也不花時間的最佳健康法!—「慢活」意識到「慢慢來」的重要,不需要花費任何時間和金錢,從這一刻開始,就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美好。書摘試閱:
若是過去認識我的人看到這本書,一定會感到很驚訝!因為我以前是一個與「慢慢來」背道而馳的急驚風。
以前的我是個「急驚風」
從小,我的聯絡簿上總是寫著「性急而惶惶不安」;當上醫師之後,也總是不顧旁人,兀自忙得團團轉,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大地改變我的契機,是我在三十五歲之前留學英國的時候。留學的五年期間,我有幸認識外科的前輩,也就是我的上司,他們都是值得我尊敬的優秀教授。
在他們的手下工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愈是擁有靈氣般的能力、可在瞬間改變現場氣氛的頂尖教授,其一舉一動就愈是「不急不徐、沉著穩定」。
他們那優雅的舉手投足,至今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譬如,在診療室寫病歷的姿態、在研究室專注寫論文的身影、讓患者安心的沉穩說話方式、手術中不急不徐的動作、外出用餐的著衣風格、喝紅茶的方式......。
當然,在平日面對急迫的場面時,他們也不會粗著嗓子說話或有驚慌失措的舉措。
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隨時隨地保持著緩慢而沉穩的語氣和舉止,卻同時可以在質和量方面完成水準極高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說,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不慌不忙且快」的。為什麼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呢?對當時的我來說,這簡直是一個「謎」。
但是,和他們接觸後,我總算了解到「真正能做事的人,絕對不會手忙腳亂」、「只有行事不急不徐的人,才能散發出吸引他人的氛圍」。在那當下,我強烈感受到「必須改變十分急躁的自己」。
你是不是和過去的我一樣,從來沒有想過「不慌不忙」會如此左右著我們的心靈、身體的健康以及人生的成功。做任何事情總如急驚風一般手忙腳亂,結果導致身體一再失調或落得各種失敗的下場?
意識到「不慌不忙」的重要,不需要花費任何時間和金錢。從這一刻開始,就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這是不折不扣的典型:只要意識到「不慌不忙」,人生就會變得更美好!
「自律神經失調」是萬病之源
所謂的自律神經,一言以蔽之,就是控制內臟器官所有運作的神經,特別是血管部分。此外,人體為維持生命所不可欠缺的「呼吸」,其實也由自律神經控制。
因此我們可以說,自律神經是支撐我們人類生命活動的主幹=生命線。
說得更詳盡些,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兩種神經所構成。
如果拿車子做比喻,那麼交感神經就像是油門。一旦交感神經的功能提高,身體就會進入活動狀態。血管倏地緊縮,血壓上升,情緒高揚,朝著所謂的飛躍的、具活動性的、積極的方向前進。
而副交感神經就等於是車子的煞車。所以,當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提升時,身體就會漸漸地進入放鬆,即弛緩的狀態。血管會放鬆到適度的狀態,血壓下降,情緒也朝著沉穩、冷靜而平靜的方向發展。
最理想的狀況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狀態都處於高水準,而且雙方取得平衡。此時,人體才會處於最佳狀態。
也就是說,要讓自己的心靈和身體處於最佳狀態,讓人生各方面都順遂發展,最重要的是「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雙方都維持在高水準的穩定狀態=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
要調整這個重要的自律神經的平衡,關鍵在於從事所有的動作時,要「不慌不忙」。
「比約定的時間早十分鐘」,可以讓心靈較有餘裕
我建議各位從早上早起三十分鐘開始做起,做任何事情都保有「三十分鐘前」的意識來行動。因為只要短短的三十分鐘,讓自己保有時間上的餘裕,不急不徐地採取行動,不論是身體上或是精神上都可以帶來超乎各位想像的良好效果。
相反的,如果總是在最後關頭才要採取行動,那麼,不管是在心靈或身體方面,也就是對整個人生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情況嚴重的話,也可能會發生匆匆忙忙 地闖紅燈而遭車子撞飛,或者和其他車子迎面相撞的狀況。可是,如果能夠在時間上留有餘裕,慢慢地走路、行動,就可以看清楚四周的狀況,將這類的不幸事件防 患於未然。
所以,我個人有事外出時,都會刻意保有三十分鐘的餘裕來行動。而在三十分鐘之前平安抵達目的地時,再把多出來的時間使用在「慢慢來」的時間上。譬如,到附 近的咖啡廳去,慢慢地啜飲一杯咖啡,同時重新檢視資料,或者整理手冊。因為我知道這種悠閒、沉穩的心理上的餘裕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提升自己的心靈和 身體的表現。
如果「三十分鐘」太過嚴苛,至少也要把「約定時間前的十分鐘法則」融入日常的生活習慣中。
不只是出門上班的時間,參加會議或簡報、和朋友約定碰面,不論是哪一種約會,都要有「約定時間的十分鐘前」的意識。如此一來,心靈就會產生餘裕,呼吸會變慢,副交感神經的功能也會提升。
此外,就算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也能從容應對,避免失誤。只要在時間上保有十分鐘的餘裕,大家一定都可以成為工作更有效率、更具有魅力的人。
每天安排三十分鐘屬於自己的「悠遊自在的時間」
在悠閒的時間中,也要過著有規律節奏的生活。這也是調整自律神經平衡的重要關鍵之一。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推薦的做法是每天安排三十分鐘「屬於自己一個人的自由時間、不慌不忙的時間」。
舉例來說,把家事告一段落的中午前的三十分鐘用來從事自己喜歡的畫畫。或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到自己喜歡的咖啡廳去閱讀喜歡的書。或者在家時,於入浴之後的三十分鐘悠閒地在自己的房間裡看喜歡的電視節目,或者聆聽喜歡的音樂。
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但是透過安排這種只屬於自己的自由悠閒的時間,當天的節奏就會丕變。
因為,若是記得安排這個重要的三十分鐘,一般人自然就會有效率地度過其他的時間了。
手忙腳亂、慌亂無章是自律神經的大敵,但是無所事事地浪費時間也一樣會擾亂自律神經的平衡。最理想的狀況終歸是「不慌不忙且快」。雖然悠閒,但是不浪費時間、輕輕鬆鬆地度過有規律節奏的生活。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天當中有三十分鐘「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時間」。這麼一來,生活中就會製造出規律而正向的節奏。
每個星期安排一天提早回家的日子
成功地安排一天一次「悠閒的時間」之後,接下來就試著每個星期安排一天不要有任何預定計畫的日子提早回家。
除了假日之外另外找一天,也就是找一個平常日的夜晚,不要安排任何預定計畫。因為如此一來,我們的自律神經就可以重新設定成高度的平衡狀態。
如果毫不在意地度過每一天,在不知不覺中,就會產生隨時被時間追著跑,手忙腳亂、焦躁不安的情緒,生活的節奏也會大亂。包括我在內,當然也是這樣的。
如此一來,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會下降,交感神經處於極端的優勢,自律神經的平衡就一直處於紊亂的狀態......。
可是,在現代社會中,這或許無可避免。所以我建議各位,為了順利地重整身體的機制,不妨每週一次,不要安排任何預定計畫,找回游刃有餘的自己,構築起「重新設定」自律神經的平衡的機制。
話雖如此,因為大家都太過忙碌,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連一個星期要找出這麼一天都很難。如果是這樣,那麼就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找出這麼一天也無妨。安排一天不要有任何的預定計畫,寫在手冊裡面。
人是很不可思議的生物,只要這麼一個動作,莫名地就會鬆一口氣,「啊,這一天就可以完全放鬆了」,心中就會產生餘裕。
自己刻意安排屬於自己的時間,不但可以調整自律神經,也是可以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
所以,每個星期或者每個月安排這樣的一天,也可以讓所有其他的時間變得更豐富、更充實。
更多改變壓力病的方法,請閱《慢慢來 人生不一樣》
以前的我是個「急驚風」
從小,我的聯絡簿上總是寫著「性急而惶惶不安」;當上醫師之後,也總是不顧旁人,兀自忙得團團轉,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大地改變我的契機,是我在三十五歲之前留學英國的時候。留學的五年期間,我有幸認識外科的前輩,也就是我的上司,他們都是值得我尊敬的優秀教授。
在他們的手下工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愈是擁有靈氣般的能力、可在瞬間改變現場氣氛的頂尖教授,其一舉一動就愈是「不急不徐、沉著穩定」。
他們那優雅的舉手投足,至今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譬如,在診療室寫病歷的姿態、在研究室專注寫論文的身影、讓患者安心的沉穩說話方式、手術中不急不徐的動作、外出用餐的著衣風格、喝紅茶的方式......。
當然,在平日面對急迫的場面時,他們也不會粗著嗓子說話或有驚慌失措的舉措。
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隨時隨地保持著緩慢而沉穩的語氣和舉止,卻同時可以在質和量方面完成水準極高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說,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不慌不忙且快」的。為什麼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呢?對當時的我來說,這簡直是一個「謎」。
但是,和他們接觸後,我總算了解到「真正能做事的人,絕對不會手忙腳亂」、「只有行事不急不徐的人,才能散發出吸引他人的氛圍」。在那當下,我強烈感受到「必須改變十分急躁的自己」。
你是不是和過去的我一樣,從來沒有想過「不慌不忙」會如此左右著我們的心靈、身體的健康以及人生的成功。做任何事情總如急驚風一般手忙腳亂,結果導致身體一再失調或落得各種失敗的下場?
意識到「不慌不忙」的重要,不需要花費任何時間和金錢。從這一刻開始,就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這是不折不扣的典型:只要意識到「不慌不忙」,人生就會變得更美好!
「自律神經失調」是萬病之源
所謂的自律神經,一言以蔽之,就是控制內臟器官所有運作的神經,特別是血管部分。此外,人體為維持生命所不可欠缺的「呼吸」,其實也由自律神經控制。
因此我們可以說,自律神經是支撐我們人類生命活動的主幹=生命線。
說得更詳盡些,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兩種神經所構成。
如果拿車子做比喻,那麼交感神經就像是油門。一旦交感神經的功能提高,身體就會進入活動狀態。血管倏地緊縮,血壓上升,情緒高揚,朝著所謂的飛躍的、具活動性的、積極的方向前進。
而副交感神經就等於是車子的煞車。所以,當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提升時,身體就會漸漸地進入放鬆,即弛緩的狀態。血管會放鬆到適度的狀態,血壓下降,情緒也朝著沉穩、冷靜而平靜的方向發展。
最理想的狀況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狀態都處於高水準,而且雙方取得平衡。此時,人體才會處於最佳狀態。
也就是說,要讓自己的心靈和身體處於最佳狀態,讓人生各方面都順遂發展,最重要的是「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雙方都維持在高水準的穩定狀態=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
要調整這個重要的自律神經的平衡,關鍵在於從事所有的動作時,要「不慌不忙」。
「比約定的時間早十分鐘」,可以讓心靈較有餘裕
我建議各位從早上早起三十分鐘開始做起,做任何事情都保有「三十分鐘前」的意識來行動。因為只要短短的三十分鐘,讓自己保有時間上的餘裕,不急不徐地採取行動,不論是身體上或是精神上都可以帶來超乎各位想像的良好效果。
相反的,如果總是在最後關頭才要採取行動,那麼,不管是在心靈或身體方面,也就是對整個人生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情況嚴重的話,也可能會發生匆匆忙忙 地闖紅燈而遭車子撞飛,或者和其他車子迎面相撞的狀況。可是,如果能夠在時間上留有餘裕,慢慢地走路、行動,就可以看清楚四周的狀況,將這類的不幸事件防 患於未然。
所以,我個人有事外出時,都會刻意保有三十分鐘的餘裕來行動。而在三十分鐘之前平安抵達目的地時,再把多出來的時間使用在「慢慢來」的時間上。譬如,到附 近的咖啡廳去,慢慢地啜飲一杯咖啡,同時重新檢視資料,或者整理手冊。因為我知道這種悠閒、沉穩的心理上的餘裕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提升自己的心靈和 身體的表現。
如果「三十分鐘」太過嚴苛,至少也要把「約定時間前的十分鐘法則」融入日常的生活習慣中。
不只是出門上班的時間,參加會議或簡報、和朋友約定碰面,不論是哪一種約會,都要有「約定時間的十分鐘前」的意識。如此一來,心靈就會產生餘裕,呼吸會變慢,副交感神經的功能也會提升。
此外,就算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也能從容應對,避免失誤。只要在時間上保有十分鐘的餘裕,大家一定都可以成為工作更有效率、更具有魅力的人。
每天安排三十分鐘屬於自己的「悠遊自在的時間」
在悠閒的時間中,也要過著有規律節奏的生活。這也是調整自律神經平衡的重要關鍵之一。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推薦的做法是每天安排三十分鐘「屬於自己一個人的自由時間、不慌不忙的時間」。
舉例來說,把家事告一段落的中午前的三十分鐘用來從事自己喜歡的畫畫。或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到自己喜歡的咖啡廳去閱讀喜歡的書。或者在家時,於入浴之後的三十分鐘悠閒地在自己的房間裡看喜歡的電視節目,或者聆聽喜歡的音樂。
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但是透過安排這種只屬於自己的自由悠閒的時間,當天的節奏就會丕變。
因為,若是記得安排這個重要的三十分鐘,一般人自然就會有效率地度過其他的時間了。
手忙腳亂、慌亂無章是自律神經的大敵,但是無所事事地浪費時間也一樣會擾亂自律神經的平衡。最理想的狀況終歸是「不慌不忙且快」。雖然悠閒,但是不浪費時間、輕輕鬆鬆地度過有規律節奏的生活。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天當中有三十分鐘「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時間」。這麼一來,生活中就會製造出規律而正向的節奏。
每個星期安排一天提早回家的日子
成功地安排一天一次「悠閒的時間」之後,接下來就試著每個星期安排一天不要有任何預定計畫的日子提早回家。
除了假日之外另外找一天,也就是找一個平常日的夜晚,不要安排任何預定計畫。因為如此一來,我們的自律神經就可以重新設定成高度的平衡狀態。
如果毫不在意地度過每一天,在不知不覺中,就會產生隨時被時間追著跑,手忙腳亂、焦躁不安的情緒,生活的節奏也會大亂。包括我在內,當然也是這樣的。
如此一來,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會下降,交感神經處於極端的優勢,自律神經的平衡就一直處於紊亂的狀態......。
可是,在現代社會中,這或許無可避免。所以我建議各位,為了順利地重整身體的機制,不妨每週一次,不要安排任何預定計畫,找回游刃有餘的自己,構築起「重新設定」自律神經的平衡的機制。
話雖如此,因為大家都太過忙碌,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連一個星期要找出這麼一天都很難。如果是這樣,那麼就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找出這麼一天也無妨。安排一天不要有任何的預定計畫,寫在手冊裡面。
人是很不可思議的生物,只要這麼一個動作,莫名地就會鬆一口氣,「啊,這一天就可以完全放鬆了」,心中就會產生餘裕。
自己刻意安排屬於自己的時間,不但可以調整自律神經,也是可以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
所以,每個星期或者每個月安排這樣的一天,也可以讓所有其他的時間變得更豐富、更充實。
更多改變壓力病的方法,請閱《慢慢來 人生不一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