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上有一個功能,在每一次發文的時候,可以選擇要讓誰看見、不讓誰看見,或只讓自己看見。曾經有朋友就直指了這個「只給自己看」的功能多此一舉:「發文不就是要給別人看的嗎?只有自己看到的話,還發文幹麻呢?」
但當初的設計者又何嘗不是深諳人性,才設下這個奧妙的功能呢?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FB上看到一些沮喪或憤怒的po文,但當你誠懇地關心對方時,卻又得到一個「哈哈哈哈沒事啦,下次約吃飯啊」的回應。奇
怪,這樣的討拍文,不就是想要有人可以好好聊聊嗎?看多了以後我逐漸理解:原來,不一定每個公諸於世的po文,都真的想要得到別人熱切的回應。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時刻,或是無以化解的相思,或是抑制不下的怒氣,也或許就只是一種想說卻不知與何人說的心情,這種「不想解釋,卻又不想獨自承受」的時候,模稜兩可、沒有特定傾訴對象,卻設定為公開的動態,就成了現代人另類的抒發方式。
不管是對自己的朋友圈也好,不願多作解釋的公開訊息也好,這種寫出來又拒絕被了解的訊息,其實並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只是偶爾需要對自己坦白。那些控制不了的情感、堅強外表下的軟弱、沒能忘懷的舊情…,只有對自己坦白了,才能緩解心裡「超重」的壓力。
沒有什麼神奇的方法能一次解決所有人的疑難雜症,有些事情,真的不能或不願告訴別人時,對自己坦白就好。寫在日記本裡、傳到私密的小群組,或是在臉書上胡言亂語一通,都同樣是幫助我們緩解內心鬱悶的方法。
說給自己的話,也是一種傾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