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9, 2016 15044
http://www.read-life.com/2016/05/09/dorisray
愛情,總是讓我們深深著迷,可以讓我們感到心裡暖暖的,滋養我們的生活;卻也可能走向終點,帶給我們椎心瀝血的痛楚。
在關係中的兩個人,若是都還願意努力,那正是一個好的契機,只要能找到他們的方式;而當一個還想努力,另一個已經決定放棄了,則會進入一段拉扯的過程,有些不捨,更有些不甘心。
不難想像的,在關係裡有那麼多甜蜜,也一定存在著摩擦,一對伴侶,經過熱戀、相處、走入婚姻、生兒育女等,若是關係中存在著淺藏的危機,兩人之間的 互動模式及爭吵或是應對方式,絕對會深深影響著身旁的孩子未來的一舉一動。我們都不期待看到關係的結束,或許這也是我們的文化帶給我們一種「勸和不勸離」 的觀念,但若加入了孩子,那更是會在其中有許多心理上的拉扯。
會讓我感到比較關注的是,兩個都還想努力的人,就像是會願意運用身旁資源,尋找社工或心理師,試圖想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的人群,那是一個可能產生改變的契機,一個似乎能讓事情有其他可能性的機會。
在以往的概念裡,我們熟知在關係相處裡有兩件很重要的事,一個是「情緒管理」,另一個則是「溝通技巧」。在情緒管理上,你可能會學習到如何正面思考 去將低你產生情緒的頻率,或是當情緒產生了之後,妳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連結;在溝通技巧上,你可能學習到的是把自己的想望,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說出 來,但請你現在回想,是不是所謂的溝通技巧,裏頭其實存在這很大一部分是,說服他人。因此,許多伴侶上了些課程,最後還是沒法度過這個關卡,這是為什麼?
我想,和伴侶一起工作過,或是與關係一起工作(包含親子關係、家庭關係)的工作者,可能也有對於這樣的狀況感到束手無策,這些個案,他們處於關係崩 潰的邊緣,已經沒有餘力、空間去探究他們的童年,也無法講道理,溝通技巧對他們而言覺得更像是數學公式般,原因是,關係、感情其實不適一種協商,甚至毫無 關聯,他們大部分都不是理性的反應,而是情緒的反應
爭執的開始,來自於痛處的碰觸。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經驗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傷痕,對有些人來說,可稱為足跡。若我們沒有妥善處理這些傷,它會一直跟著我們並在某些時候顯現出來,像是職場中、伴侶關係中、親子關係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得去和另一個對象尋求,以感情而言,通常我們尋求的會是:安全感。
舉一個摩擦的例子,我曾經在工作上感到失志,找不到一個滿意的工作,而看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地在自己的領域上不斷往前走,好一陣子,我陷入憂鬱的情 緒裡。而我的伴侶給我的安慰並不多,更多的事要我振作起來,這樣的經驗讓我在往後相處的時候,每當我操遇到某些挫折或痛苦,我會不自覺地將焦點擺在他會怎 麼回應我,而只要我感到沒有被支持,就會感到憤怒,久而久之,他也漸漸地覺得,他無法做一個好的伴侶。我們時常會進入一連串痛苦的爭論,而爭論通常沒有結 果,到了下一次又是似曾相識的劇情上演。
導火線來自於彼此的痛處,從小我最缺乏的是長輩的肯定,而他則來自於一個常受指責的環境。這樣的爭執,通常一個人的痛處被刺到了後,也會無意識間去碰觸對方的痛處,漸漸地可能的演變是,用更劇烈的言語或聲調去保護自己,或選擇對於外界聲音沉默。
心理學家戴維拉等人近日的研究證實了,藉由親愛伴侶的協助,再深的傷痕都能痊癒。只要有一位善於回應的伴侶協助我們面對痛苦,就能獲得基本的安全感。
這樣的模式會是種惡性循環,直到關係結束時,如果你正為關係所苦,第一步是去辨識你們爭吵時的對話,對話中,因為你們會有一種要找到兇手四的對話,你們會用各種方式及言語去爭取你才是那個兇手,去看見這樣的模式。
要記得的是,關係裡,你我都不是兇手,或是,其實你我都是。
各自去檢視自己的痛處,伴侶一起求助有個好處是,可以互相陪伴對方的痛處,但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冒險,因為你需要再你摯愛的人面前赤裸裸的,並且是 一種將弱點暴露在外的感覺,我們都不願意將弱點顯現,尤其是當關係不是這麼安全的時候。但也因為是伴侶,所以你們還是會經歷一段討價還價的過程後,將彼此 的情緒都傾倒而出,才有辦法好好走入後面的療癒。
伴侶,是一個相互陪伴的過程;吵架,是為了學會和好;和好,是為了讓彼此的手能牽得更緊,每一步,走得更踏實。用心感受的,是對方的情緒,以及他情 緒背後的擔心、害怕,我們都不該將某些責任放在對方的身上,但我們會期待他可以擁抱我們的恐懼與不安全,其他的限制,記得要放回自己身上,當你走上自我療 癒的旅途,他,也會與你一起變得更好。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們唷!!https://www.facebook.com/lovedorisray/
dorisray-心理師x社工師
在關係中的兩個人,若是都還願意努力,那正是一個好的契機,只要能找到他們的方式;而當一個還想努力,另一個已經決定放棄了,則會進入一段拉扯的過程,有些不捨,更有些不甘心。
不難想像的,在關係裡有那麼多甜蜜,也一定存在著摩擦,一對伴侶,經過熱戀、相處、走入婚姻、生兒育女等,若是關係中存在著淺藏的危機,兩人之間的 互動模式及爭吵或是應對方式,絕對會深深影響著身旁的孩子未來的一舉一動。我們都不期待看到關係的結束,或許這也是我們的文化帶給我們一種「勸和不勸離」 的觀念,但若加入了孩子,那更是會在其中有許多心理上的拉扯。
會讓我感到比較關注的是,兩個都還想努力的人,就像是會願意運用身旁資源,尋找社工或心理師,試圖想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的人群,那是一個可能產生改變的契機,一個似乎能讓事情有其他可能性的機會。
在以往的概念裡,我們熟知在關係相處裡有兩件很重要的事,一個是「情緒管理」,另一個則是「溝通技巧」。在情緒管理上,你可能會學習到如何正面思考 去將低你產生情緒的頻率,或是當情緒產生了之後,妳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連結;在溝通技巧上,你可能學習到的是把自己的想望,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說出 來,但請你現在回想,是不是所謂的溝通技巧,裏頭其實存在這很大一部分是,說服他人。因此,許多伴侶上了些課程,最後還是沒法度過這個關卡,這是為什麼?
我想,和伴侶一起工作過,或是與關係一起工作(包含親子關係、家庭關係)的工作者,可能也有對於這樣的狀況感到束手無策,這些個案,他們處於關係崩 潰的邊緣,已經沒有餘力、空間去探究他們的童年,也無法講道理,溝通技巧對他們而言覺得更像是數學公式般,原因是,關係、感情其實不適一種協商,甚至毫無 關聯,他們大部分都不是理性的反應,而是情緒的反應
爭執的開始,來自於痛處的碰觸。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經驗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傷痕,對有些人來說,可稱為足跡。若我們沒有妥善處理這些傷,它會一直跟著我們並在某些時候顯現出來,像是職場中、伴侶關係中、親子關係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得去和另一個對象尋求,以感情而言,通常我們尋求的會是:安全感。
舉一個摩擦的例子,我曾經在工作上感到失志,找不到一個滿意的工作,而看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地在自己的領域上不斷往前走,好一陣子,我陷入憂鬱的情 緒裡。而我的伴侶給我的安慰並不多,更多的事要我振作起來,這樣的經驗讓我在往後相處的時候,每當我操遇到某些挫折或痛苦,我會不自覺地將焦點擺在他會怎 麼回應我,而只要我感到沒有被支持,就會感到憤怒,久而久之,他也漸漸地覺得,他無法做一個好的伴侶。我們時常會進入一連串痛苦的爭論,而爭論通常沒有結 果,到了下一次又是似曾相識的劇情上演。
導火線來自於彼此的痛處,從小我最缺乏的是長輩的肯定,而他則來自於一個常受指責的環境。這樣的爭執,通常一個人的痛處被刺到了後,也會無意識間去碰觸對方的痛處,漸漸地可能的演變是,用更劇烈的言語或聲調去保護自己,或選擇對於外界聲音沉默。
心理學家戴維拉等人近日的研究證實了,藉由親愛伴侶的協助,再深的傷痕都能痊癒。只要有一位善於回應的伴侶協助我們面對痛苦,就能獲得基本的安全感。
這樣的模式會是種惡性循環,直到關係結束時,如果你正為關係所苦,第一步是去辨識你們爭吵時的對話,對話中,因為你們會有一種要找到兇手四的對話,你們會用各種方式及言語去爭取你才是那個兇手,去看見這樣的模式。
要記得的是,關係裡,你我都不是兇手,或是,其實你我都是。
各自去檢視自己的痛處,伴侶一起求助有個好處是,可以互相陪伴對方的痛處,但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冒險,因為你需要再你摯愛的人面前赤裸裸的,並且是 一種將弱點暴露在外的感覺,我們都不願意將弱點顯現,尤其是當關係不是這麼安全的時候。但也因為是伴侶,所以你們還是會經歷一段討價還價的過程後,將彼此 的情緒都傾倒而出,才有辦法好好走入後面的療癒。
伴侶,是一個相互陪伴的過程;吵架,是為了學會和好;和好,是為了讓彼此的手能牽得更緊,每一步,走得更踏實。用心感受的,是對方的情緒,以及他情 緒背後的擔心、害怕,我們都不該將某些責任放在對方的身上,但我們會期待他可以擁抱我們的恐懼與不安全,其他的限制,記得要放回自己身上,當你走上自我療 癒的旅途,他,也會與你一起變得更好。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們唷!!https://www.facebook.com/lovedorisray/
dorisray-心理師x社工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