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美惠 http://www.oc.org/big5_txt/oc0065/voicefromtheunemployed-irisliao.htm
美國勞工部公佈,2004年1月份美國的失業率為5.6%。這數字,不只是報紙上的一個報導,更是數以百萬個失業家庭的真實痛苦感受......
沒有失業過的人,大概很難体會失業人的痛。來自社會的壓力、家人的壓力、自己的壓力,失業人的心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康乃爾大學菲利斯‧莫思(PhyllisMoen)教授認為,當今社會是一個工作導向的社會。比方說,當你遇見一個人,人家首先問及的三個問題,之一可能就是“你在哪裡高就?”工作已經成為人們定位別人和自己的方式了。一旦失業,突然好像就什時麼都不是了!
90年初,美國的失業,主要以藍領階級為主。2000之後,資訊、通訊產業突然急轉直下,中年高科技人員面臨失業窘境者日多。這些人面臨的不僅是財務上的壓力,更有內心的不安全感,和自我價值被否定的恐懼感。
當真正面臨失業,如何接招?請看以下三篇真實的故事:
故事一:
夫妻同心走過失業--控制支出
一天中午,張美麗的先生突然提早回到家中,說是身体不舒服。他默默地上二樓房間休息,直到晚餐才下樓。
“我失業了!”當先生說出這話時,美麗幾乎不敢接受這個事實!
失業就像一場感冒
失業的前三個月,美麗鎮日眉頭深鎖,鬱鬱寡歡。先生是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沒有收入怎麼辦?
倒是先生看得開,經常安慰開導她,說:“失業就像感冒一樣,誰能保證不得感冒呢?多經過幾次,就有抗体了!何況全球到處是不景氣的病毒!感冒就要多休息,然後攝取多種養分(充實技能),準備好了,調養夠了,就可以出去打戰了!”
對于先生提出的這個“失業像感冒”理論,美麗覺得有道理。但是“總不能全家一直‘感冒’下去吧?”美麗決定出去試一試找工作。她大學學的是 會計,研究所修的是電腦科系。過去多年她一直是全職的家庭主婦,電腦技術已經多年沒碰,並且市場上的電腦專家都一籮筐失業了,美麗知道她只能找會計工作 了。兩個星期後,美麗順利找到一個食品工廠的會計工作。
簡簡單單過生活
美麗的另一個動作,就是檢查家中的儲蓄,做出節流計劃表。
美麗和先生取得共識,除房貸、水電等固定支出外,一律只用現金,停用一切信用卡,這樣容易控制支出。
兩個孩子分別是九歲和十二歲,平日被各種才藝補習課排滿。鋼琴課、美術課、小提琴課、英文課、數學課、游泳課一律暫停,點共省下了約七百元。
過去都是由美麗督促孩子的學習,現在則由先生負責。他不但成了孩子的家教,還是孩子的游泳與網球教練。
並且,先生每日仍按照平日時間起床。梳理整齊,過去他總是一早就出門,現在則和全家一起吃早餐。過去由美麗擔任司機接送孩子上下學,現在改由先生當司機了!
停掉兩支到期的手機七十元,停掉有線電視省五十元,高速網路改為電話線撥接節省卅元,少打國際電話改用網路電話卡節約四十元,減少外出吃飯 省一百五十元,停定書刊、報紙、不買衣服、不看電影,娛樂費用每月平均省二百元。用現金買菜,每月控制省下四百元,人壽保險改為定期險,每月少支出二百 元。且幸兩部汽車的貸款已經付清,也沒有任何信用卡欠債。
除了房貸地稅共一千四百元不能省之外,其它費用一律嚴格控制支出,包括嚴控水電煤氣。美麗把家中開銷從四千元,硬是降到二千元。“家有危難,一切從簡”,美麗把兩個孩子叫到面前,告訴孩子家中經濟情況。孩子雖小,倒是很懂事,令美麗感到欣慰。
“過去我們愛亂買東西,看上喜歡就買,其實是買我們想要的(want),而不是買我們必要的(need)。”美麗把廚房的櫃子打開,就發現還有一大堆罐頭,都快過期了。
“失業這段日子,沙發破了一個小洞,自己補補;車庫窗戶破了,用塑膠布套上擋風;接受別人送的舊衣服、舊家俱;孩子的生日蛋糕自己做;儘量不出去外食。一星期五十元伙食費,已能保證全家三餐的營養,把物慾降到最原始最低需求,体驗簡簡單單的生活。”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儘管美麗的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強,但是失業一年多,情緒還是有低落的時候。“以前他忙著上班,渴望休假時可以好好地打網球過個癮;失業了,有時間了,卻又沒心情了!”美麗感嘆,男人真命苦,忙時苦,閒時亦苦。
“如果我表現出憂慮,會造成先生心理壓力。”美麗知道媽媽的心情是家裡的溫度計,“一個家不能兩個成人都‘生病’了”和十五個月前相比,美麗已變得更勇敢、樂觀、獨立。
“以前我總是害怕萬一先生失業,我們一定要賣房子才能過下去。沒想到,我們不賣房子,也能安然度過了。感謝這個失業的機會,先生有更多時間陪我們,夫妻更彼此体諒,全家更融洽。
要平安度過失業期,還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物質可以減少,但是愛不能減少,我真的体會到了!”
靠著失業金、少數積蓄和美麗每月一千多元的薪水,他們全家的物質生活或許沒有以前豐足,但是精神生活卻更豐富了。春天,全家一起在後院種花種菜,夏天,帶著三明治,騎著腳踏車到附近公園野餐。秋天,全家一起到Seven
Lake賞楓,冬天陪孩子堆雪人。
去年年底,美麗的先生找到了工作,成為政府機構的公務員。美麗相信政府機構“病毒”應該少一些,先生這一次不會這麼快再“感冒”了!
故事二:
思考人生的下半場--心理建設
“沒有經歷過失戀,就無法真正体會戀愛的甜美;沒有嚐過酸甜苦辣,也無法品出佳餚。
人生又像一場球賽,如果終場輸了,上半場得高分又有何用?當我在工作上衝鋒陷陣的時候,常聽不到神的聲音。面臨中年失業,或許是神要讓我做中場休息檢討,讓我省思人生的下半場該怎麼走,什麼是有意義且豐富的人生。”失業了卅個月的王啟明說。
憤怒自責交錯煎熬
兩年半前,當他接到離職通知時,王啟明並沒有特別驚訝,從幾個月前公司就已開始延緩發薪水、降薪了--這家原被看好的通訊設備Start-up公司,撐不到三年就關門了!
四十六歲,這個不大不小的尷尬年齡,失業的打擊非同小可。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創業沒有資金,轉行是“新兵”,從頭開始競爭力更差,体力不如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失業的前兩三個月,王啟明雖有一點恐懼不安,但靠著意志力,似乎還很有信心,覺得一定可以找到新工作。六個月之後,慢慢開始懷疑,但仍不放棄。
失業一年多時,情緒則走到了谷底,出現強烈的憤怒並且敏感。經濟壓力增大,家人著急自己更急。又像“刺蝟”一般,不讓別人靠近。莫名的憤怒、失望、自責交相煎熬,強烈覺到失去自我價值,看不到未來......失業中最痛苦的就是這個時候。
失業兩年後就開始麻木了,消沉的人可能會採取逃避甚至放棄的方式。王啟明則說,他是靠著自己的信仰,走過來的。
打破超人形象
“面對失業,我也經歷了和他人一樣的掙扎。我也摸索過一段走不出來的時期!”王啟明說。他曾經對上帝憤怒,質問為什麼別人失業很快就找到工作,他卻要失業這麼久!
“但是我終于理解,中年男人遲早都會面臨失去工作的危機,同樣的壓力,有些人把危機變為轉機,有些人則灰心喪志最後一厥不振。這與你的心中是否充滿信心、盼望,有很大關係。”
王啟明給朋友的印象,一向是“超人硬漢”,不但有專業強,而且手巧,運動細胞發達,談笑風生,唱作俱佳,足智多謀,像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沒有事情難得了他。只要有他在,肯定場面熱鬧、笑聲不斷。
“我不想再帶著超人的面具了,我也不要再壓抑自己了,我只想做我自己!我想神也希望我用最真實的面目來信靠他!而且無論在什麼樣的處境裡,基督徒都‘在耶穌基督裡有盼望’,永不絕望。”王啟明說。
工作不是生命全部
面對卅個月的失業煎熬,王啟明說:“沒有人願意選擇失業或生病,但是神卻允許苦難發生,一定有他的美意。經過苦難,重新再看世界,我們會有不一樣的眼光。我想,透過苦難,人學會了謙卑。
“其實失業也算不了什麼苦難,只能算是一時的困難。和我們上一輩的人所吃的苦相比,這點難處算啥!我不會一輩子失業的,有一天當我回頭看這段失業的日子,我想我到時候會体會上帝的心意!”
王啟明話鋒一轉又說:“在我人生的上半場,我們這些號稱是搞技術的科技人,花在工作的時間上很多,但是與家人、與自然、與神相處的時間卻少。
“失業期間我省察到: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很多人只顧追求事業成功,為積蓄財富而疲于奔命,忽略家庭生活,也無視大自然的美。我想,有一天他們回頭看,他們一定會說情願少做工作,多花時間陪伴妻兒,多些時間出去走走看看!”
不管今年暑假能否找到工作,王啟明表示,他仍會像往年一樣,帶著全家出去旅行。“人家坐飛機,我可以開車;人家住大飯店,我可以住帳棚;人家吃大餐,我可以自己煮麵條!
“我不能因為沒有工程師的頭銜,就連丈夫、父親,或基本的‘人’的角色,也不知道該如何扮演了吧?”王啟明又露出往日的樂觀。
“我感謝有一個愛我到底的妻子和家庭。兩年多了,而且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才有工作。但他們卻一直支持我......
“我知道我的價值,不是靠工作來肯定的,我不會因為失業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不怕黑暗的長,也不怕黑暗的苦,我相信上帝沒有離棄我,他會帶我走過苦難。”道完這一段失業心情,王啟明的嘴角,禁不住露出孩子般歡樂的笑容。
故事三:
需在豐年預備荒年--重新覓職
“早上八點,當我聽到隔壁鄰居發動汽車,準備去上班,我有種無法忍受的感覺。我恐慌得不敢起床。別人有班可以上,而我呢?......”李宏君如此描這他第一次失業時的感受。
四十二歲的李宏君,在出生後十個月,得了小兒麻痺症,被剝奪了正常走路的機會。但是,雖然雙腳不便,他卻從小立下志願,長大要當一名建築工程師。
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李宏君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繼續專攻“結構工程”。六年前進入波士頓一家以亞洲市場為主的工程公司。不料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公司業績一落千丈。李宏君被迫離職,面對生平第一次失業,李宏君幾乎招架不住。
從土木工程到電腦
“1996年春天,三班制的現場工人減少為兩班,到了夏天只剩下一班;秋天開始,辦公室職員被裁;冬天連工程師也要走路了!”李宏君說。雖然知道公司業績逐漸下滑,但是沒想到,最後公司是用強迫他離職的方式,使他無法申請失業金。
“當時這份工作待遇不錯,職位也和我專長吻合。我覺得我剛要開始一展長才,竟這麼年輕就碰到失業,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李宏君搖著頭說。
因為這次失業,李宏君意識到自己必須轉業。雖然土木工程是他的興趣,但是礙于各種限制,必須承認,要在美國生存,一定要找出自己的強勢和弱處。
經過一個月的思索,李宏君決定轉行進入電腦業。透過上課、自修及過去的電腦基礎,李宏君找到一個資料庫相關工作。“資料庫是一個企業的資訊核心,且可以應用在不同產業,值得我投資學習。”
投出兩千封履歷表
過去幾年,李宏君或被動或主動地轉換過數份工作,從軟体公司到電腦硬件銷售,從童裝到醫療設備公司。每換一個行業,他都學習到一項新的技能。
高科技行業的科技和知識的不斷更新,使這個行業中的工作人員,更易被淘汰。經過第一次失業,李宏君已有了隨時失業的心理準備。“有人預計,現代的年輕人,一生有五次到七次的職業轉換無法避免。我才四十二歲就已經換六次公司了,我強迫自己一直學習下去。”
九一一之後經濟下滑,造成各行各業強大壓力。大環境不景氣,造成企業刪減人事費用。2002年李宏君再度失業,“2002年的Job Marketing(就業市場)幾乎是死的,各公司的招聘全停頓了!”李宏君說他投出近二千封履歷表,都石沉大海。
失業的前三個月,李宏君每天上網八個小時去找工作。三個月之後,李宏君醒悟要把自己交給上帝,要學會安息和等待。當他開始這樣的時候,邀他去面試的電話竟增加了。
“通過這些面試,我才知道各產業的需要及自己哪裡不足,這些是寶貴的經驗。”上百次的面試失敗,並沒有吞噬李宏君的信心和希望。在內心深處,他知道上帝有他的時間。
2002年11月透過獵頭公司(Headhunter),李宏君以短聘顧問身份,進入一家日本公司,2002年12月,李宏君完成終身大事。
自己跌倒自己站起來
2003年4月到11月,李宏君第三度失業。在這八個月當中,李宏君表示,並沒有像前兩次失業一樣焦慮不安。
失業期間,他的妻子也失業了,並且檢查出罹患乳癌最初期。雙重打擊使全家陷入信心的考驗。
“還好及早發現,已經切除癌細胞,算是脫離危險了!”所幸,失業期間李宏君自費在原公司買保險,免去一筆龐大手術費。
遇到失業或重大疾病,人會感到失望、沮喪,但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站起來面對問題,一是繼續陷下去難過、抱怨。“不要因昨天的沮喪,讓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抱著這樣的信念,同時失業的李宏君夫婦,選擇了第一條路。
人不可能一生都不跌倒,跌倒有時是好的,會讓你成長,比如,學會防範未然。固定儲蓄、不斷進修、保持人際關係、了解不同產業的特色......在豐年就要預備荒年!“李宏君如此分析,尋找對策,再調整自己。
李宏君在五歲那一年,進入“振興復健中心”,“在那裡,我們被訓練自己跌倒自己站起來。甚至在還沒有被別人推倒的時候,自己先跌下去,以此學習跌倒時怎樣保護頭部不受傷,然後再站起來。”
李宏君說,面對失業,也當如此。
“面對失業,第一個反應是感到恐懼,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要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撞亂碰。要安靜下來,盡心盡力做你能做的部分,剩下來的就交給上帝!」李宏君以失業過來人,分享自己的心境。
結語
雖經歷失業,也經歷成長,經歷愛,經歷祝福。誰說失業中,只有苦難呢?□
□
作者現住美國紐澤西。本文人物均為化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